本网讯(记者 刘文俊)为使学生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知,促进学生对行业的了解,土木工程学院组织2023级土木工程专业全体学生于10月至11月开展认知实习。此次认识实习经过土木工程学院及相关教研室前期反复多次讨论、协调,由学院专任教师带队,组织前往港珠澳大桥、深圳钢结构博物馆和学校科创中心建设项目现场进行认知学习。
10月26日,恰逢学校科创中心建设项目进行到基础工程施工关键阶段。通过与项目管理方的联系,学生们得以近距离地进入项目工地现场进行参观学习,深度关注参与学校的建设与发展。项目部朱工程师对基础工程中的模版搭设,钢筋加工、绑扎等具体施工工序和工艺为学生们现场进行了详细讲解,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施工过程中的作业工人的责任和敬业。
实习现场(刘文俊 摄)
深圳钢结构博物馆是中国首个也是唯一以建筑钢结构和桥梁钢结构为主题的博物馆。学生参观了馆内钢结构的概念、优势以及发展概况,钢结构历史,钢结构科技,钢结构体验等内容,对钢结构技术发展的整个历程有了系统的认识,并结合博物馆内的振动台和虚拟现实体验,现场体验了钢结构的建造的乐趣。参观过程中,学生对振动台的抗振模拟表现了浓厚的兴致,并对抗振原理进行了交流,将理论知识与现场模型的抗振模拟所展现的不同状态进行对比,加深了对抗振知识的理解。
实习现场(刘文俊 摄)
11月23日,在港珠澳大桥工程的参观中,学生对大桥建设过程中全体建设者的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所鼓舞,对讲解员在讲解工程人员进行沉管隧道施工和人工岛施工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世界性难题进行攻坚克难、勇于拼搏的精神和毅力所敬仰。无论是沉管的制作、运输还是安装,每一项都是史无前例的技术攻关。大桥的沉管隧道是世界岛隧工程历史上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外海深水安装沉管隧道,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工程师们首次应用了深水无人沉放对接测控系统,对桥段的安装位置和进度进行了精密的测量和控制,确保了精准安装。
实习现场(刘文俊 摄)
本学期2023级认知实习,让学生了解到专业理论如何在实际中得到应用,在学习土木工程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还汲取了创新意识、大国工匠精神、团队合作和环境伦理意识。认知实习的过程既有助于学生的专业成长,更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激发学生对后续专业学习的热情。后续学院还将组织前往广州地标建筑广州塔“小蛮腰”、世界级跨海工程--深中通道等土木建筑的领域代表作,拓宽学生视野,树立远大目标,了解先进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增强专业学习动力。
文字录入:杨文娟 土木工程学院;编辑:许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