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郑渊虬)4月9日,学校绿智交通产业学院组织智能建造专业先锋班的学生前往中建三局芳白项目八工区,开展《土木工程智能施工》课程现场教学活动。本次活动旨在打破传统课堂局限,通过实地教学,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轨道交通智能化施工场景,提升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
当天下午,学生们在学院教师的带领下抵达中建三局芳白项目八工区。上课伊始,项目总工李子硕为学生进行了安全培训,并详细介绍了项目的整体概况及智能化施工的应用场景。
在工地项目部开展教学(郑渊虬 摄)
随后,学生们进入隧道智能化施工区域进行实地学习和参观。在隧道内,李子硕总工结合项目建设实践案例,详细讲解了隧道建设的工序、施工组织及质量控制措施。他特别指出,智能化施工技术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对施工精度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们认真聆听,并就盾构机在隧道施工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难点与李工展开热烈讨论。
深入地下学习隧道智能化施工(郑渊虬 摄)
在授课过程中,学生们对智能化设备的实际应用表现出浓厚兴趣。面对盾构机的精准操作、BIM可视化技术以及远程施工监管,学生们纷纷表示惊叹。
现场授课结束后,学生们在回校路上激动地分享了各自的收获与感悟。黄硕浩同学说:“以前只能在课本上看到这些技术,今天终于亲眼见到它们如何在实际工程中发挥作用,这种直观的感受让我对专业学习有了全新的认识。”陈科余同学表示:“通过这次现场教学,我第一次理解了‘智能施工’不是简单的技术堆砌,而是需要结合工程实际需求进行系统性设计。比如,隧道施工中的围岩分级和支护设计,看似简单的流程背后其实蕴含着大量的技术细节和决策逻辑。这种从实践中学习的方式让我对未来的职业方向更加清晰。”
其他同学也纷纷表示在与企业导师的交流中,意识到在传统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需要通过实践不断验证和优化。本次别开生面的现场教学不仅让学生接触到了行业前沿技术,更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土木工程智能施工》是绿智交通产业学院的校企合作课程。课程的特色在于深度融合校企资源,邀请企业导师深度参与教学,通过任务驱动和项目式学习,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智能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企业真实项目,在教学内容中融入行业最新标准和技术,确保教学内容紧跟行业需求。通过校企协同与产教融合,绿智交通产业学院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工程人才迈出了坚实步伐。未来,学院将继续探索创新教育模式,推动专业教育与行业需求的深度融合,助力轨道交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文字录入:杨文娟 土木工程学院;编辑:许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