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校园新闻   新闻详情

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携手广汽丰田“汽车前沿技术校园行”系列讲座首次开讲

时间:2025-04-22 浏览量:12
分享

本网讯(记者 叶伟斌)4月18日下午,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与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汽丰田”)联合打造的 “汽车前沿技术校园行”系列讲座在A5-206迎来首讲。本场活动聚焦行业技术革新与人才培养痛点,邀请广汽丰田线束设计工程师李仁坚、智驾产品工程师杨素华担任主讲,为机械工程学院大二、大三学生带来兼具技术深度与职业前瞻的活动。

技术赋能:线束设计的创新与实践

李仁坚以“技术赋能:线束设计的创新与实践”为题,从基础概念切入,介绍了汽车线束作为“车辆神经系统”的关键作用。他结合目前主流车型的线束架构案例,为学生讲解了线束回路设计如何通过拓扑优化信号,以及径路设计中轻量化材料与模块化布局如何提升整车能效;在线束设计上,李仁坚介绍了不同工作环境线束需采用特定的材料来维持线束工作正常。他特别提到,随着新能源车型的普及,高压线束的绝缘性能与电磁兼容性已成为行业技术攻坚重点。在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参与,李仁坚耐心解答学生从汽车设计到职业规划等问题,帮助学生日后制定更符合社会动态需求的发展规划。

李仁坚讲座现场(史浩然 摄)

学生提问现场(史浩然 摄)

智能驾驶开发:从理论到落地的全流程透视

杨素华以“智能驾驶开发:从理论到落地的全流程透视”为题,以广汽丰田新一代TSS智能安全套装为例,拆解了智驾产品工程师的工作流程。她指出,盲区雷达开发需经历需求分析、传感器选型、算法调试、实车标定四大阶段,其中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如毫米波雷达与视觉系统的协同,是提升探测精度的关键。针对学生关注的职业门槛,杨素华建议:智能驾驶领域需要复合型人才,除了掌握车辆工程知识,还需理解深度学习框架和车载通信协议,在校期间参与竞赛实践将显著提升竞争力。

杨素华讲座现场(史浩然 摄)

学生提问现场(史浩然 摄)

校企共育:打通人才供给链的战略价值

本次讲座是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的又一举措,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触摸行业脉搏的窗口,而且彰显了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以需求为导向,通过持续引入广汽丰田等头部企业的优质资源,构建“技术前瞻-职业引导-就业直通”的全链条赋能体系,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输送高适配性人才。

据悉,智能制造产业学院近年来已与马瑞利集团、深圳联友科技等企业建立定向培养机制,通过“课程共建+实习基地”双轮驱动,使学生能够接触产线真实项目。工程研究院负责人表示,后续将联合企业开发智能网联汽车微专业,进一步推动课程体系与行业标准的无缝对接。

文字录入:王磊 工程研究院;编辑:赵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