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城理人物   新闻详情

【华广人物】梁文峻:让工科抵达艺术的美

时间:2017-12-03 浏览量:580
分享

本网讯(记者 纪书燕)2009年,梁文峻从广州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顺利通过我校面试成为机械工程学院工业设计教研室的一名教师。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转眼,他已经在此工作岗位工作了8年,从一名普通的老师成长为教研室主任。
     8年间,他先后获得“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三等奖”、“教学成果奖”,主持横向项目2项,校级项目2项,参与横向项目2项,校级项目2项,取得专利授权4项;发表论文5篇,出版个人作品集1本。其中,他的国画作品多次入选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举办的美术类作品展览,并刊登在广州日报、新快报、广东美术等刊物,曾在广东画院举办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教师四人展。

“8年来,从初为人师的理想化教学到讲究科学的方法,把握课堂教学规律;从以师生相待,到与学生为友,与学生共同成长。教师的工作让我变得更加成熟,更加从容和自信。”

采访中,当问及8年来的工作体会和心得时,梁文峻如是说。


        梁文峻老师通过示范讲解、临摹练习及摹仿性创作练习指导学生表现技法(霍杰朗 摄)                                     

从反思到探索,让教学与实践相向而行
    初为人师,梁文峻踌躇满志、满腔热血,他认真地备课、上课,但由于缺乏教学经验而忽略了对学生的课堂反应的关注和课后学习情况的跟进,到了期末,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未如他预期的理想。

“第一个学期结束后,我便有种压力和紧迫感,常常思考如何把工科教学能与学校、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把基础知识在专业运用中得以运用体现,提高学习效果。”梁文峻回忆道,而机械工程学院与广州市辉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签订的装饰墙组合灯具设计项目,给了他很好的启发。

参观公司,学生直观地了解了灯具产品的设计及生产流程;通过和公司的工程师进行沟通,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堂中所强调的外观设计原理既需要注意内部的结构与功能,也是实践中所推崇的;校企结合,让学生明白了,造型时要兼顾产品的功能性,也要深入理解和思考外形设计。而这样的教学模式破解了工科专业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的瓶颈。

举一反三,“项目+教学”的课堂方式,给了他教学上更多的灵感。在此基础上,梁文峻还摸索出了“竞赛+教学”的模式。即通过引入企业资金举办各种专业比赛,将课堂上学的知识设计、制作转化成作品,深化理论教学效果。

梁文峻老师手绘示范作品(梁文峻供图)

   在2010年的百利杯办公用品设计大赛中,他组织并指导学生参加。在指导学生创意表达时,有学生提出日晷的元素进行设计,梁文峻问为什么选用日晷作为设计元素,学生说日晷是中国古老的计时器,进一步追问元素内涵就讲不出来了。他敏锐的察觉到这正是一个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好时机,于是引导学生逐步探索出不精确计时工具背后所代表的是古人的诗意与从容的生活方式。在讨论的过程中,梁文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程《平面构成》里提到的学习构成并不是简单地学习如何在画面中安排几何形的位置,而是要理解这些元素在画面中的意义,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真正理解设计的内涵,用实践来体验、印证课程讲授的知识点。最终,该学生设计出了很理想的产品。

经过努力,梁文峻在教学总结了不少的经验,同时也收获了肯定。2011年,在他的教师职业生涯的第三个年头,他获得了学校青年教师课堂比赛三等奖。

从一项一项的比赛引入课堂教学到每年一次的产品设计周,整个教学过程中为学生们营造了很好的设计氛围,既培养了学生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大家的团队合作精神,也刺激了学生们的设计热情,全面提升了大家的学术素养。如今,专题设计活动已成为机械学院工业设计专业教学特色,学生设计出来的作品如沙发已摆放在机械工程学院的大厅走廊、教师的办公室中,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这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工业设计、认可了工业设计,也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专业兴趣和信心。在访谈中,工业设计的同学纷纷表示,专业课程和相关活动结合的教学方式,让他们收获很多,受益匪浅,他们的专业能力在一次次的设计活动中提升,他们的专业兴趣在一次次的设计中增浓。

梁文峻老师给学生上课(霍杰朗 摄)

勇于探索,科研上积极进取

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高校教师工作的三个板块,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梁文峻认真贯彻学校、学院提倡的协同育人理念,在教学步入正轨后,他利用学校、学院的平台,勤与企业接触,了解行业的情况和企业的需求,进行课题研究。这几年,梁文峻主持或参与了多项科研项目,如“设计素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叠式花架的设计研究”、“独立院校工业设计专业“艺工结合”培养模式研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育模式创新改革与实践”、“高校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法的实践研究”、“同行--教师四人展策展与执行”、“架上艺术表现形式与材料的探索研究”等。

科研的过程,既为企业解决了问题,同时也提升了专业能力,在梁文峻最近结题的课题“设计素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他探索了新的教学模式,结合线上、线下进行教学,打破传统的讲与授,也将部分课堂转移到户外,如参观企业、参加设计周、听专家讲座等。

科研中,令梁文峻印象颇为深刻的是横向项目“同行--教师四人展策展与执行”,该项目的研究内容是他与另外三名学校教师用中国绘画中的山水、花鸟、人物、漆画的表现方式绘画,并在广东画院展览绘画作品。梁文峻在绘画方面有家学渊源,祖父是著名画家梁占峰,他幼年即跟随祖父学习绘画。同时,他也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仔”,广州的一砖一瓦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梁文峻画展中的作品展示,是他童年成长的缩影。当得知恩宁路要拆迁,他就有了以恩宁路为题材创作一系列作品的冲动,“恩宁路的消逝让我无比惋惜,我能做的只是为她写照,记录下我眼中的老广州城,记录下广州城曾经有过一条恩宁路。”
    在作品《逝去的回忆》,梁老师用六尺的宽构图展现一段老广们生活的片段场景,大面积的骑楼有着雕花门窗,彩色玻璃,悬挂的灯笼和吊灯透露出典雅怀旧的美,送报的自行车,骑楼下晾晒的衣裤、摆卖的摊贩、拿着雀笼出来吃早点的老广,这是最寻常老广州城清晨的街景,画面上方在天空中飞翔的飞机,和怀旧的画面形成对比…… 唯美的画面背后是他精湛的画功、怀旧的情怀、细腻的情感。

梁文峻老师作品《逝去的回忆》(梁文峻供图)


梁文峻老师作品 《夕照》(梁文峻供图)

方寸之间春风化雨,力成学生的良师益友

从09年至今,梁文峻已经送走两批学生,虽然大家在不同的城市,各自的工作、家庭中忙忙碌碌,但丝毫没有淡化与他在4年大学生活中结下的情谊,每逢过年过节,梁文峻的手机常常从早到晚“滴滴”想起,敞亮的屏幕上总是跳跃着祝福、感恩的话语。

“学生的信任和肯定,是对我从教8年最高的奖项,尊重学生,相信他们,与他们为友,不仅让我时刻保持旺盛的经历投入到工作中,更让我收获了友谊。”梁文峻的话语里总是洋溢着与学生为友的幸福感。

他带过的两批学生,每次新生入学,梁文峻都会组织一次“与自己相约4年后”的主题班会,告诉同学们,进入大学是为了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今天踏入校园,4年后将离开校园,在这4年中要如何做,才能让自己变得更美好?在这第一次班会中他总会让学生写下10件希望在4年内完成的事情,事情可大可小,大到考研小到要看一本想看很久没有看成的书或电影,或者谈一场认真的恋爱等…….在信纸上写完后装入信封,交由班长保管,等到4年后毕业时,再发回给大家,回头看看在大学四年有没有留下遗憾,不想在临毕业时把遗憾带走,那么就好好珍惜这四年的大学生活。

“每一次我都和同学们写下‘与自己相约4年后’的十件事情,每一次都督促自己要比上一次做更多做更好,不让年青的岁月徒留遗憾,毕业的两届学生在重新拆开信封看到当年亲手写下的信,不少都忍不住热泪盈眶。”讲到这里,他的眼角也湿润起来。

送走了两批毕业生,今年9月,梁文峻又迎来了职业生涯的第三批学生。他的人生岁月中又多了一种计量单位:4年为一个周期。人的职业生涯中没有多少个4年,他很珍惜每一个和学生在一起的4年。

三尺讲台,传道受业解惑,梁文峻将初心不忘,真诚不变,继续谱写师者荣耀。

素材应用设计课上,梁文峻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手工拉坯成型(霍杰朗 摄)

 

  文字录入:纪书燕 教工通讯员 机械工程学院 编辑:万慧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