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邹春梅)6月26日下午,宁夏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联盟(以下简称联盟)一行——宁夏大学新华学院党委书记杨文刚、副院长赵永生、马克思主义教学科研部副主任赵蓓,银川能源学院党委委员、校长助理刘兆侠、马克思主义教学科研部党支部书记张亚楠,宁夏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书记王博、副院长牛晓龙,银川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研室副主任王娟娟及联盟各交流高校教学办公室主任、教研室主任、思政课教师25人来我校调研交流。我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刘洊波,马克思主义学院书记李军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各教研室负责人在行政楼617会议室热情接待联盟一行并进行座谈。会议由李军主持。
座谈现场(邹春梅 摄)
会议伊始,刘洊波致欢迎词。他代表学校对联盟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发展概况、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招生与就业情况、办学主要成绩、经验与特色等。“当前,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精神正在我校如火如荼地开展”,他谈到,此次座谈是一次共同借鉴、增进友谊、相互学习的交流机会,希望与会各交流高校积极分享展示双方好的经验做法,相互汲取对方的成功方法和宝贵经验,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院建设、学科建设、课程建设等,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对广大青年学生的影响力、感染力和感召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积极贡献,奋力推进各交流高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刘洊波致欢迎词(邹春梅 摄)
会上,通过播放学校形象宣传片,我校向来宾一行展示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果。随后,双方就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与学科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程建设等内容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李军介绍学院建设情况(邹春梅 摄)
李军以“坚守主阵地,拓展新局面”为主题,介绍了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历程、近两年的发展概况、高质量发展规划等方面的情况。他谈到,“立德树人 追梦铸魂”是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院训。自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遵循“政治建院、教学立院、人才兴院、科研强院”的整体建设思路,坚持以科学规划为目标谋划学院建设发展之路,以课程改革为动力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以科研创新为抓手稳步实施特色强院工程,以协同外联为模式积极做好社会服务工作,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呈现教学科研双向互动,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今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抓好党的建设引领工程、教学质量提升工程、职称学历完善工程、教师能力提升工程、科室建设基础工程、迎评准备达标工程、拓展实践育人工程、科研教改创新工程等“八大工程”,不断推进学院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促进学院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张亚楠介绍经验做法(邹春梅 摄)
张亚楠介绍了银川能源学院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和思政课程建设方面的经验做法。她谈到,银川能源学院马克思主义教学科研部注重教研相长,努力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2023年围绕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学习大讨论大宣传大实践主题党日活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这三项中心工作,坚持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这两篇大文章,坚持引领思政课教师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紧扣宁夏 “六新六特六优”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不断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走进现代企业、博物馆等“实景课堂”,积极打造教师与学生两个“行走的思政课”,让思政教育“走”起来“活”起来、接地气、冒热气,用心用情培育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赵蓓作分享(邹春梅 摄)
赵蓓则重点介绍了宁夏大学新华学院斥资建造的宁夏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研究中心暨思政课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该中心主要包括展示区域、思政大课堂、VR思政课虚拟仿真教室三大部分,聚焦中共党史、宁夏红色资源、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挖掘红军西征纪念园、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官、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亭等红色教育资源,结合思政课教学规律和新时代大学生特点,将VR技术与思政课有机结合,一方面通过沉浸式“虚拟仿真”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红军长征之路,感知革命历史,另一方面通过培养学生宣讲团队,让学生在参与宣讲的实践过程中提高政治素养,丰富知识储备,实现价值引领,从而调动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思政课堂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会上,大家还就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平衡与协调、形势与政策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改革等问题进行沟通交流。
会后,联盟一行参观了我校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汽车展厅、机械工程学院双创实验室、星欣湖文化长廊、学校核心区域校园文化建设点等场所。大家被我校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深深感染,对我校将思政教育融入校园文化体系的特色做法和良好成效以及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所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与赞扬。
文字录入:张芷妍 马克思主义学院;编辑:陈靖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