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校园新闻   新闻详情

实践归来话成长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2024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分享会

时间:2024-09-18 浏览量:13
分享

本网讯(记者 聂美城)为总结实践活动经验,进一步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效能,推动实践成果的转化,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提升育人实效,9月1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A1-304举行了以“实践归来话成长”为主题的2024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分享会。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文彦,校团委书记王羽,校团委工作人员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团指导老师和学生代表参加会议。

侗乡新语实践团学生代表霍子乐同学作分享(卢蕴祺 摄)

“你要写‘三下乡’,就不能只写‘三下乡’。你要写每天徒步的痛苦,但每一步都坚定而有力;你要写每天往返村庄小道的日常,但树木和土壤的味道格外清新;你要写夏日的焰火连天,但小镇和镇上的人们温暖而亲切;你要写发不完的推文,但每一个字都承载着我们对此行的思考;你要写剪不完的视频,但每一帧都定格了我们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写这里的风,写这里的人,这里的昨日和明天,每一个故事都敲打着灵魂深处的心弦。写每一个当下都充满意义,写每一次体验都难以忘怀。”会议伊始,侗乡新语实践团学生代表霍子乐同学动情地向大家分享了她的所学所思所获,引起了与会师生的共鸣。随后,各实践团学生代表依次上台讲述自己参加实践活动的历程,从团队成员的量化考核到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合作和支持,从走村入户的实地考察到上万字调研报告的出炉,从文创设计的集思广益到百余件产品的呈现,从助农直播、思政课直播宣讲的前期准备到直播间粉丝们的点赞和认可……他们在实践中了解了社会实际,服务了乡村,更增强了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

壮志不减实践团袁惠琪老师畅谈工作心得(卢蕴祺 摄)

随后,各实践团指导老师代表邹春梅老师、陈姣娣老师、袁惠琪老师、蒋一娴老师、陈明老师纷纷畅谈了他们此次指导学生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工作经验和心得体会。“选择大于努力;不要自我设限;看淡眼前得失”“此次实践是‘思政课小课堂与实践大课堂相结合’的具象化,对当地产生了积极影响,带动了当地文旅产业发展,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也得到了很好的历练和成长。”“我们开展了‘五个一’工程,以一整套完整、系统的服务方案赋能乡村振兴,具有可复制性和延续性,得到了当地村镇领导的赞扬”……老师们带领学生积极响应号召,在火热的实践中挺膺担当、淬炼成才,此行收获满满,不仅进一步了解了学生,还开拓了个人视野,助力了教学和科研。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文彦作总结讲话(卢蕴祺 摄)

王文彦在总结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大家的付出和努力。他谈到,2024年马克思主义学院的5支社会实践团队在“行走的思政课”中为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汇聚了青春才智。他勉励实践团师生抓住“三色一转化”,将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和古色文化转化为新质文化,用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深化理论认识和社会实践;做到“强化思政引领”“强化理论引导”“强化蓄势赋能”,切实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提升实践育人成效;达到“加强部门协同、优化‘大思政课’格局”“加强课题研究,拓展工作思路”“加强实践品牌,持续工作发力”,以实干实绩实效引导青年学生在“大思政课”中与新时代同频共振。

校团委书记王羽讲话(卢蕴祺 摄)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是走在前列。”会议最后,王羽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就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及时总结表示赞赏。她期待马克思主义学院进一步将思政课实践教学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有效结合,充分挖掘实践活动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民生的同时,指导青年大学生积极参加挑战杯等各类赛事,打造实践育人品牌,和校团委一同把“三全”育人工作做得更出色、更出彩。

据悉,今年暑假,马克思主义学院共组织Young实践团、“竹径通‘优’”实践团、壮志不减实践团、侗乡新语实践团、Fly实践团等5支团队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其中,侗乡新语实践团是2024年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青春笃行”计划专项活动团队,Young实践团、“竹径通‘优’”实践团和壮志不减实践团是广东“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他们把社会观察、知识积累、实践思考等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建设性意见和举措,为当地文旅高质量发展“树品牌、提效果、出创意”,得到了实践地领导的高度认可和当地百姓的点赞。

文字录入:张芷妍 马克思主义学院;编辑:赵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