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赵程远)3月27日下午,2025春季学期校长思政第一课在我校行政楼617室举行。学校校长苏成教授以“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为主题,面向绿智交通产业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和建筑学院的学生代表讲授了一场生动精彩的思政课。
思政课现场(学生传媒中心 徐熠婷 摄)
苏成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今年全国两会精神,重点分析了新质生产力与人工智能的关系。他表示,人工智能正加速重构全球产业格局,成为新一代科技革命的核心驱动力,要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催生的历史性机遇,以辩证思维在变局中开新局。苏成从“基于MO-YOLOv4的桥梁多类病害分割方法”和“基于E-PINN的非线性结构动力响应预测方法”两个人工智能在土木工程的应用场景,全面阐述了人工智能如何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加速产业升级,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学生认真听课现场(学生传媒中心 徐熠婷 摄)
苏成表示,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将会更深度地融入各行各业,同学们要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把握机遇、顺应潮流。他指出,作为新时代青年学子,同学们需要在科技革命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双重推动下,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校长的阐述与授课,同学们纷纷表示对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2022级建筑学1班马伟亮同学表示,在本次课程中,感受最深的是:AI技术正在重塑我们熟悉的土建领域。“新质生产力”用智能技术把原本费时费力的工作变得高效精准,改变着每个领域的工作方式。讲座上展示的桥梁多类病害案例,通过AI图像识别技术,自动标记病害位置并分类,提升了检测效率。作为学生,既要夯实力学分析等基本功,也要主动接触BIM、数字孪生等新工具,让自己成为驾驭智能系统的复合型人才。2023级土木工程1班林禧彤同学表示,“本次课程让我认识到土木工程行业正经历智能化与跨学科融合的变革。同时,我也意识到未来职业发展需突破传统边界:一方面需要夯实力学基础以驾驭非线性振动等复杂问题,另一方面需要主动学习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知识,成为‘AI+土木’的复合型人才。”
文字录入:党委宣传部;编辑:许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