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校园新闻   新闻详情

我校新增5个学士学位授予专业!

时间:2024-06-12 浏览量:953
分享

        本网讯(记者 王宝军 肖平 梁顺可 宫晨 戴海燕 冯慧雅)6月6日,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布2024年新增学士学位授予专业名单的通知》(粤学位函〔2024〕2号),同意广州城市理工学院新增学士学位授予专业5个。其中工学学士学位授予专业4个: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程、风景园林、智能车辆工程;管理学学士学位授予专业1个: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关于公布2024年新增学士学位授予专业名单的通知(冯慧雅 提供)

  至此,学校已有学士学位授予专业45个,其中工学学士学位授予专业24个、管理学学士学位授予专业7个、经济学学士学位授予专业7个、文学学士学位授予专业3个、理学学士学位授予专业1个、艺术学学士学位授予专业3个。

  学校将严格按照国家和广东省有关文件要求,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与优化调整,改善培养条件,规范学位管理,不断提升本科教育教学水平,切实保证学士学位授予质量,不断增强服务广东省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能力,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家国情怀和实干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附:专业介绍

  1.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学制4年 管理学学士)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创办于2020年,是管理学院重点建设的专业之一。依托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经过多年建设,在师资队伍、学生培养、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师生先后获得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特等奖、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二等奖、全国好讲师亚军等奖项。围绕国家产业升级的战略,以科研项目带动教学创新,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形成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数字经济和大数据时代为背景,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以挖掘大数据的价值为核心,着力培养适应数字经济与大数据产业发展需要的大数据管理与应用领域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2.人工智能(学制4年 工学学士)

  人工智能专业创办于2022年,是通信工程学院重点建设的专业之一。依托电子信息类一级学科,在师资队伍、学生培养、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本专业与华为公司合作,成立华为ICT学院。人工智能专业定位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采用六共建(教师、平台、教材、课程、实验、实习),一融合(校企)的培养模式。以电信行业应用为背景,“嵌入式人工智能”开发和场景化部署为抓手,在数学、计算技术、人工智能共性技术、工程技术、工程实践等五方面强化AI的落地能力,满足大湾区电子信息类企业的AI岗位人才需求。

  3.智能制造工程(学制4年 工学学士)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创办于2022年,是机械工程学院重点建设专业之一。依托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经过多年建设,在师资队伍、学生培养、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师生先后获得2023年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科技创新交流营暨机器人大赛特等奖、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其他学术科技类作品竞赛一等奖等奖项。围绕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以科研项目带动教学创新,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形成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涵养学生传统文化底蕴和拓展国际视野,培养学生创新实践与团队协作能力,与企业协同育人,培养从事智能制造装备和智能产品的设计制造、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以及生产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4.风景园林(学制4年 工学学士)

  风景园林专业于2023年获教育部批准设立,并于同年9月在建筑学院开始招生,是该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学院60%的专任教师具有高级职称,包括3名教授、3名高级工程师、11名副教授和4名博士,其中2名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2名为国家城乡规划师。学院有两门课程入选广东省本科一流本科课程。学院学生在设计大赛中屡获殊荣,如亚洲设计学年奖金奖,“互联网+”大赛国赛银奖、铜奖,省赛金奖、银奖,以及其他国家级竞赛的一等奖和二等奖。风景园林专业通过科研项目推动教学创新,紧扣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形成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与团队协作能力,拓展国际视野。

  5.智能车辆工程(学制4年 工学学士)

  2023年4月,智能车辆工程专业正式由教育部审批通过。本专业由校百人计划之“优秀博士”“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学校“教学名师”“双师型”教师队伍组成。专业拥有广东省飞驰-华广新能源汽车校企联合实验室、智能小车测试实验室等16个专业实验室,以及智能车辆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智能车辆工程专业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建有华广智能车队、大学生方程式油车赛车队、电动赛车队、无人赛车车队、攀创空间工作室等专业相关5大学生创新平台。本专业立足广州,面向粤港澳大湾区与全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智能车的感知、定位、控制、汽车底盘等技术为基础,依托创新创业平台,培养符合智能车辆行业需求,基础扎实、专业面宽、实践能力强,能够从事智能车辆工程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应用研究和运行管理等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文字录入:张常青 教务处;编辑:许晗星